新京报讯(记者陈琳)眼下正值严冬,也是羽绒服服装的热销季节。近期,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羽绒服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检查对羽绒服新国标,重点检查填充物、绒子含量、充绒量等指标。按照新国标,服装成品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
执法人员对羽绒服进行常规项目检查。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记者跟随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位于王府中环的一家“北面”羽绒服专卖店,执法人员对羽绒服的标签标识、执行标准、检测报告、进销存记录等常规项目检查后,重点关注了标签上的绒毛种类、绒子含量和充绒量标识及其清晰度。同时,现场制发行政提示书,提示各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企业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坚决杜绝填充物以次充好、绒子含量不足、充绒量不足等问题。
执法人员对羽绒服进行常规项目检查。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东城区市场监管局产品科科长齐行涛介绍,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的羽绒服装新国标,最大亮点是把“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含绒量”和“绒子含量”的区别在于,以往标准中,含绒量同时囊括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容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觉。而羽绒服中,起保暖作用的是绒子。“新国标实施后,服装成品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消费者购买时只要看绒子含量,就大概能判断出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齐行涛介绍,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有窍门,总结起来就是五个字:“看”,仔细检查羽绒服标签信息,按照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同等充绒量情况下,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性越强;“闻”,应避免选购气味明显的羽绒服;“按”,用手按压羽绒服,回弹时间越快表明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摸”,如枝状物扎手感较强,可能朵绒含量较少,保暖性能较差;“拍”,拍打后观察表面及接缝处,如有绒毛钻出说明羽绒服防钻绒性差。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