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陈朔 王逸】立陶宛外交部21日否认美国外交官建议其将引发中国愤怒的“台湾代表处”更名。当地时间19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在总统府主持召开会议,讨论立中关系危机。他在会后表示,立中关系交恶造成商业损失,立陶宛需要实施降温计划,立外长已经按照要求拿出了方案,并称立中有望近期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1日表示,“中方同立陶宛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当前局面,应当向中方展示出诚意,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但从立陶宛外长的最新表态看,他显然没有任何诚意。
美国否认建议改名
“华盛顿已建议立陶宛考虑更改台湾在其首都维尔纽斯的代表处的名称,以帮助缓和该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报道称,几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外交官曾向立陶宛官员提出改名的想法,认为这个名字“为中国的胁迫打开了大门”。报道称,立陶宛和中国的外交争端让华盛顿头疼不已,华府希望帮助台湾加强其“国际影响力”,同时又不想让北京有机会指责美国违反其一个中国政策。台北去年曾要求美方允许在其华盛顿办事处的名称中加入“台湾”,但美方没有采取行动。
《金融时报》的报道被许多媒体转载,被“打脸”的美国政府坚决否认。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称,“任何提出其他建议的人都没有反映美国和立陶宛之间的实际讨论”,美国已告诉立陶宛,支持其主权决定。立陶宛外交部21日称,《金融时报》的报道是“虚假宣传”,意图是“破坏(立美)同盟关系”。
但显而易见的是,立陶宛国内外对其对华政策的不满越来越多。《金融时报》称,与中国的争吵让立陶宛官员产生分歧。该国总统瑙塞达称“台湾代表处”这个名字是个“错误”,立外交部上月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 13% 的立陶宛人支持政府的对华政策。在19日由总统、外长、反对派等各方参加的会议上,立陶宛商界领袖表示,他们已经为一项不受欢迎的政策“牺牲”了。但总理西蒙尼特一直坚称政府不会让步。一位熟悉外交讨论的人士说:“其中一个大问题是台湾不希望改名,而立陶宛也有一拨力量强大的人不希望改名。”一些人认为改名会被视为向北京屈服,还有人认为,改名也无法解决问题。
德国企业致信立陶宛部长
“德国大企业施压立陶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路透社2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波罗的海商会在近日致立陶宛外交及经济部长的信函中表示,立陶宛产品对中国的销售都已经停摆,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离开。该商会呼吁两位部长寻求“建设性解决方案”,恢复与中国的关系,“这些企业的基本商业模式正面临困难,一些业者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关闭立陶宛生产线。”报道引述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的话说,“立陶宛在中国人眼里已成为禁区,欧洲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不能将立陶宛标注为原产国。它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
路透社称,这场僵局威胁到立陶宛的工业,该国兴建的大量工厂主要面向出口市场,而如今数以百计装满商品和零部件的货柜前途未卜。立陶宛Delfi新闻网21日引述该国前总理斯克韦尔内利斯的话说,根据19日的总统府会议,与会企业的大多数代表都预测了允许设立“台湾代表处”的灾难性后果。而政府拒绝在该问题上作出让步,表明执政者并不重视国家的经济利益。
欧盟的支持“三心二意”
从媒体报道来看,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提出的“降温计划”内容极为荒唐。他20日表示,立陶宛缓和与北京紧张关系的计划首先是,告诉中国其对立陶宛采取的行动的法律后果。他称,立陶宛正在收集证据并提交给欧洲当局,“这些证据很可能会提交给世贸组织,以后会立案”,“我们正在通知北京,欧洲不会坐视不管,它正在监视局势,并积极研究诉诸法律等手段”。他还倒打一耙称,立陶宛不会在“台湾代表处”一事上让步,“真正的降温主要取决于中国”。
“布鲁塞尔向立陶宛提供了口头支持,但尚未提出正式联合回应,因为它希望在 3 月与中国举行峰会。”《金融时报》21日称。一名立陶宛官员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欧盟作为中间人介入调停,这一点至关重要。另一名官员则表示,欧盟的支持是三心二意的,欧盟官员也急着要立陶宛妥协。
“欧盟无法解决立陶宛与中国冲突的燃眉之急”,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21日发表该国前防长、欧洲议会成员奥莱卡斯的署名文章说,立陶宛政府的错误决策让企业成为受害者,“据我所知,德国等欧盟主要成员国对我们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有着十分负面的看法”。文章称,立陶宛原本指望法国今年上半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能支持立陶宛,“然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洲议会的开幕演讲中并未提及这一问题”。即使在欧洲议会,亲立陶宛的议员也不多。“一位斯洛伐克议员发起了一封支持立陶宛的联名信,但只收集到几个签名。”
最新评论